学科引领 素养共生
——沙市中学开展教研组长示范课活动
作者/来源: 秦宏枭 发表: 2025-06-27 16:50:20 浏览: 978 次
为深化“共生共创”教育理念,发挥学科引领人物的示范辐射作用,6月份,沙市中学开展了教研组长示范课活动。各学科教研组长率先垂范,以深耕课堂的姿态,带领全校教师共探核心素养落地的创新路径,以扎实学识与教育智慧诠释学科育人本质。

语文组肖静老师的课题是《名正而言顺,述准则文畅——阐释核心概念,让作文说理更透》。课堂以六月月考作文题为示例,分析了两大学理依据: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思辨中说理论证。肖静老师通过“深度追因,深入思辨;学习品鉴,路径探寻”等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阐释“跨界转行”核心概念,启发学生从个人、社会、民族文化时代需求等角度思考,通过意义阐释法、拆词法、比较法、比喻法等方式来深入剖析。在升格训练中,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了理论知识。课堂逻辑紧凑,板书整齐有序,学生积极互动。

数学组吕跃老师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训练为课题,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教学智慧,将立体几何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教学实践。在题目设计上,吕跃老师从简单的正方体模型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准锚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助力学生稳步突破学习瓶颈。吕跃老师精心设计试错、操作、验证、计算四大学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向量法、几何法等多种方法解题,并对教材例题进行变式拓展,带领学生探寻知识规律,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英语组刘蓉老师的课题是《读后续写技能之精彩结尾》。课堂上,刘蓉老师详细分析了常见的精彩结尾类型,如情感升华型、首尾呼应型、悬念留白型、哲理感悟型等,并结合经典范文和学生习作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运用不同类型来打造精彩结尾。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结尾平淡、跑题、逻辑混乱等问题,刘蓉老师分享了实用的教学策略和科学的指导方法,如分析原文主题与情感基调、建立结尾素材库、加强仿写与改写训练等。课堂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性强。

物理组濮玉芳老师的新授课以科创小组不同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建立碰撞分类标准。通过气垫导轨上的滑块碰撞实验,学生分组记录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动能数据,自主构建两类碰撞的特征模型。在理论推导环节,濮玉芳老师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动量守恒与动能不变的满足条件,引导学生建立“理想碰撞”与“实际碰撞”的认知框架,并巧妙引入牛顿摆实验装置,让学生在观察多球连续碰撞现象中领悟能量转化规律。课堂彰显实践创新的开放性,既扎根学科本质又贴近真实情境。

化学组杜瑛老师执教的《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一课,以独特的文化浸润开启化学探索之旅。杜瑛老师巧妙借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典诗词,搭配《水调歌头》悠扬旋律,将学生引入酒文化情境,点燃课堂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杜瑛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与理论推导,自主探究乙醇的结构式;鼓励学生以迎难而上的勇气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杜瑛老师还深入浅出地解析乙醇燃烧、催化氧化等化学反应,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略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历史组张绍开老师讲解一轮复习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从“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民族大融合”等方面梳理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张绍开老师以课标要求为轴,结合高考考点梳理教材知识,落实教考衔接;精选高考题穿插讲解,精准把握高考方向。课堂重难点突出,注重结构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要点,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地理组高长虹老师精准锚定高考脉搏,系统梳理“能量转换”在近年高考中的核心地位,为学生明确复习方向。在立体探究环节,高长虹老师精选案例剖析能量转换的复杂场景,播放视频生动呈现能量在大气圈、水圈等圈层中的动态传递路径。在分组研讨阶段,学生成为主角,围绕“能量在不同自然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展开思想碰撞。师生在互动对话中深入探究知识要点,共同解构抽象概念,体现了共生共创课堂的教学智慧。



示范课不仅是教学艺术的展示,更是全校教研能量的凝聚。在活动中,各教研组多维观课,深度议课。在评课环节,老师们聚焦“素养目标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课堂教学如何全面高效推进”等核心议题深入讨论,激发教研智慧,共促学科进步。
教研组长是学科改革的“掌舵者”,更是共生教育的“燃灯者”。本次教研组长示范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精彩展示,更是沙市中学深化课堂改革、构建“共生共创”教育生态的坚定步伐。当学科深度遇见育人温度,当个体智慧汇聚成集体光芒,沙市中学的教研组长们正以躬身示范的姿态,引领全校教师驶向素养导向的课堂改革深水区。